-->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小小绝酥饼背后的武汉老字号变迁史

来源:欧宝体肓官网进入    发布时间:2024-01-22 19:06:05

  时值盛夏,武汉最有特色的消暑清火点心当属老汉口的绿豆糕,与北方的不同,老汉口的绿豆糕松软、甜而不腻,外面是一层新鲜的绿豆沙压成的带精细花纹的绿色小方糕,里面是红豆沙,轻咬一口,入口即化,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著名老字号“汪玉霞”糕点之一。“汪玉霞”的绿豆糕既没有南方那么细腻,也没有北方那么干燥,恰如位于中部的武汉,结合了南北方的优势,有自己的特色。汉口是一座因水而成、因商而兴的城市,自明代中后期即崛起,成为中国一大商业重镇,在清朝时更逐步发展为“天下四聚”之一。由于地处九省通衢,交通便利,汉口成为南北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汇的地带,汇集了种类齐全、囊括南北的众多老字号,其中尤以经营饮食者为多,但论糕点,武汉人似乎总有一种潜藏于心底的特殊情结,每逢婚丧嫁娶、传统节日、老人祝寿、添丁增口,“汪玉霞”老字号糕点一直伴随着一代又一代武汉人的喜怒哀乐。

  “汪玉霞”创建于清朝乾隆四年(1739),迄今已有279年历史,是汉口历史最为悠久的食品老字号。说到“汪玉霞”,几乎所有老武汉人都会脱口而出这样一句歇后语,“汪玉霞的饼子——绝酥(劫数)”,然后会心一笑抚掌称赞。这里的“绝酥”本是特指它的碱酥饼、酥糖和酥京果三大主打产品食之清脆爽口,为酥中一绝,后来因方言与“劫数”谐音,便干脆将“饼子”二字舍去,直接说成了“汪玉霞的——劫数”,广为流传。时至今日,“汪玉霞”慢慢的变成了汉口食品界的一块金字招牌,在老武汉的文化记忆里占有独特地位。

  在商业发达的汉口,商铺林立,做小吃的更是数不胜数,流动性又极大,一般的店能维持几十年已属不易,而“汪玉霞”却在汉口一站就是200多年,可见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在这个历经沧桑的招牌背后,凝聚着几代人的艰辛奋斗和默默守候,展现了一个老字号品牌发展与传承的光辉历程。

  1739年,安徽商人汪仕良和小妾蔡玉霞在汉正街灯笼巷创办了一家食品杂货铺,取名“汪玉霞”,初期主营安徽茶叶和桐油。汉正街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因地利之便成为汉口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汪仕良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选择在此开店,店里的茶叶很快打开了销路。由于汉正街上来往的商人很多,很多人喜欢在谈完生意后来到“汪玉霞”,泡一壶老青砖茶,配上店里特有的点心慢慢品尝。久而久之,“汪玉霞”的茶和点心都有了些名气。后来,因点心比茶更加出名,店里便转以生产糕点食品为主。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清爽可口的点心和独到的经营眼光,“汪玉霞”在市场中迅速站稳脚跟,在汉正街上打响了招牌,“汪玉霞”的糕点开始融入汉口人的生活。

  “汪玉霞”品牌的逐步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汪仕良的长孙汪国柱的传奇经历。汪国柱在一次桐油投机生意中获利颇丰,积累了雄厚的资财。据说当初收购桐油的货款,都是让货主凭欠条到汉口“汪玉霞”兑换现银,因此汪国柱在暴富之后给予了“汪玉霞”相当崇高的地位,每到年关都在店里宴请所有汪家店铺的掌柜吃年夜饭,“汪玉霞”成为汪家众多店铺里最响亮的一块招牌,地位超然。后来,由于汪家广泛布施,惠及乡里,得到乾隆皇帝赐字嘉奖,“汪玉霞”与乐善好施的美名联系在了一起,声誉日隆。

  汪国柱去世后,汪家逐渐衰落,但仍然保留着“汪玉霞”的经营所有权,并立下祖训,规定“汪玉霞”只能由一人继承、独家经营、不开分店,以保持品牌的独立性,防止外人和不肖子孙以次充好。“汪玉霞”老号在太平军起义和辛亥革命中两度被毁,汪家后人都设法筹资择址重开,使百年老店的传承不致断绝。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位于由义坊的老号毁于阳夏战争中的汉口大火,随后汪家第五代汪启濛和第六代汪子泉分别筹资开设了“汪玉霞雨记”和“汪玉霞为记”,品牌传承至此,第一次出现了分支。此外,两家还签订了一个品牌保护与市场划分的协定,规定双方若再开设分店,都不得使用“汪玉霞”的招牌,这一协定说明当时汪家人对于“汪玉霞”的品牌价值已经十分重视。

  其后,由于历史原因,“雨记”和“为记”几度分分合合,汪家人一直守护着这块祖传的金字招牌,使“汪玉霞”顺利度过最艰难的“抗战”时期,成为汉口最长寿的食品老字号。随时代的发展,“汪玉霞”在1956年转为公私合营的食品厂,随后又从合营走向国营。在此期间,汪家仍有许多人在食品厂重要部门工作,但已不再掌舵,“汪玉霞”字号也在合营和国营的过程中逐渐被收归国有。

  尽管商标和产权的归属有了变化,但“汪玉霞”的传奇并未就此谢幕。在国有资本的支持下,食品厂的规模逐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也日盛一日。借助政府的投入,食品厂生产设备增加,产值也大幅度提高,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开发出许多新产品,花色品种达120余种,年产值400余万元。“文革”期间曾改名为武汉市新华食品厂,后来鉴于“汪玉霞”字号的悠久历史和在顾客中的广泛影响,又重新恢复了汪玉霞食品厂的旧厂名。随着这一老招牌的重现,“汪玉霞”的品牌影响力达到巅峰。

  在1989—1991年的鼎盛时期,“汪玉霞”仅中秋节前后一个月的销售额就高达800多万元,纯利润300多万元。当时“汪玉霞”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外地,由于供不应求,外省市的人来买月饼还要提前预定。1994年,“汪玉霞”被评为当时湖北省食品企业中唯一的“中华老字号”,风头可谓一时无二。

  可惜的是,由于厂房拆迁后未能及时还建,生产经营受到重创,再加上国营体制的弊端开始显现,“汪玉霞”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1999年被迫停产。在汉口屹立了200多年的老字号竟然绝迹,这让许多习惯吃着“汪玉霞”的月饼过中秋的老武汉人心中遗憾不已,但同时也促成了品牌再次崛起的契机。

  凭借200多年积累的口碑和声誉,“汪玉霞”字号并未就此湮没,而是先以委托生产的方式存续,后来通过经营权转让找到了新东家。无力生产的汪玉霞公司将其标志性的“玉”字品牌租赁给民营公司做生产销售,其中一个企业在2013年取得了经营授权,随后在汉口青年路和吉庆街开店营业,消失多年的老字号又重新回归。新店开业的时候,“汪玉霞”的门前再次排起了长队。

  武汉人对“汪玉霞”的感情,始于那一壶青砖茶和几块点心组成的惬意享受。在繁忙拥挤的汉正街上辛苦打拼之余,精心制作的茶点缓解了他们为生计奔忙的紧张和焦虑。后来,这间小小的店铺又见证了商业街上的繁荣兴衰,靠着诚信经营的态度和智慧在汉口顽强地扎下了根,成了这个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在订亲的聘礼盒中,“汪玉霞”的喜饼慢慢的变成为不可或缺之物;走亲访友时,“汪玉霞”的“绝酥”食品是最好的伴手礼和待客佳品;每到中秋,吃着“汪玉霞”的月饼过节更是老武汉人最难忘的美好回忆。

  新店开业时,90岁的老人和年轻的情侣并排站在店门口的长队中,等着买回记忆中的老味道与家人一同品尝……原因是早已与生活密不可分,武汉人格外重视这个陪伴了几代人的老字号,因此在突然失去时会感到怅惘,重回身边后更倍加珍惜。任凭时光流逝,心中的老字号情结让他们认准了“汪玉霞”这个品牌。老字号就像时光酿就的一坛老酒,时间愈久而愈加浓香醇厚。

  “汪玉霞”在汉口的风云变幻中经历了鼎盛、战乱、分裂、改制等种种变迁,在几代人的守护下,成就了武汉最古老的食品品牌。作为汉口本地食品界的“老祖宗”,“汪玉霞”的品牌塑造与传承在汉口的老字号中极具代表性,它的经历几乎就是汉口历史变迁的缩影,如今更成为这座商业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让更多人认识到了老字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汪玉霞”的品牌传承与武汉的老字号情结相辅相成,或许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老字号的振兴点燃新的希望。

  (原载《群言》2018年8期;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我国这5大糕点老外们都爱吃而最终一种国人早已吃腻
下一篇:湖北肉狗养殖饲料搅拌机厂家